
全民必學抗老太極操-國際級比賽基本套路
十三式太極拳,因博大精深,常使學習者畏難而卻步,為便於學習者入門特以大極拳基本招式以便於學習,打完一套拳,僅6分鐘,循環多次,身體自然放鬆,每日放慢,放空,放低演練30分鐘,隨時再出發。
十三式太極行功之心法
「以心行氣,務令沈著,乃能收斂入骨。
以氣運身,務令順遂,乃能便利從心。
精神能提得起,則無遲重之虞,所謂頂頭懸也。
意氣須換得靈,乃有圓活之趣,所謂變轉虛實也。
發勁須沉著鬆淨,專主一方。立身須中正安舒,支撐八面。」
此堂課程《十三式太極拳》基本功(上集):五步法,由國家級教練演練五個步法,搭配老師正確、熟練的身法及穩健的步法,達到強身功效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想要傾聽身體、專注當下,最好的方式就是接下來這個練習– 移動光環冥想( Moving Band Meditation) 。想像你的頭頂上方有個圓形光圈,直徑約為九十公分。接著接,這個光環會慢慢降下,通過你的身體。當它從頭到腳經過你身體的每一點時,請試著感受光環通過的部位。注意你的感覺是什麼到,是緊繃嗎?還是隱隱作痛?是感到壓迫?還是很放鬆?隨著光環慢慢下移通過身體,你的注意力也要隨之往下。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被光環包圍的部位,然後,用緩慢的速度,讓你的觀察跟著光環往下,直到確定你已經聽清楚感官要傳達給你的訊息,也充分聆聽完身體為你吟唱的每個音符。
引用自: http://lightww.com/?p=9332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吃的食物不同、因每個人的體質也許在身體反映上會有些變化、可選擇的餐廳變少不是困擾、是對行者的一種能否堅持的考驗。
人生的煩惱不一定什麼時候發生、因緣具足自然會產生、即使不吃素一樣會有煩惱。人很難一生無事順境、障礙總是隨緣現前克服就好。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60521230444AAY2Rcd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去試試禪修活動吧,參加一天的那種,兩次以後你會發現你的念頭會降低。
但是久沒禪修,念頭還是會加強
佛教中的死隨念與不淨觀,也許對你有用
但是不管如何都需要有禪師指導,可以上大型的佛教團體舉辦禪修,有不少不用錢。
2.另一種管道是去輔導室,或找心理諮商師。
3.減少看電視跟網路上點擊與美女有關係的連結,或圖片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光之兄弟群體】做修理自己身體的療癒師

你們一直以來只是在頭腦、智力層面上認識我們之所是以及你們之所是。
你們還沒有體會到自己作為聖光存有的各種能力。
目前你們遇到的種種情況——無論是發生在自己身體裡的還是發生在其它經歷中的——並非無關緊要!這是在給你們的未來做準備,是在給更大的靈性開放、給振動的提升做準備。
你們一定得排除自己內在的緊張,得排除所有堵塞,得排除你們沒有使之浮現於意識中、卻被自己身體所驅逐的一切,得排除所有痛苦、所有難言之隱。
(繼續閱讀...)

冥想, 方式, 療癒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要對你所做的事情有信心。成功的人往往是少數,年老時身體健康也是少數,長命百歲的人也是少數,你要想成為那些少數,當然要與人不一樣。既然你說有研究過佛、道、中醫,那我推薦你拜佛。如果動作都到位,那是非常非常全面的好運動,而且拜佛是很大的福報,那都是成道的資糧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61217142609AAijHmr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近日在北美的官方社群上,設計師Meddler回應了網友對於易大師冥想技能改動的提問,同時也透露他們修正了易大師雙重打擊技能中的一個小Bug,除此之外還談到為了讓犽宿玩家有更多先升高Q技能的誘因,犽宿的E會受到一些前期威力的Nerf。
目前易大師跟犽宿都在7.2測試服中進行了改動,Meddler也回應了更多關於易大師在測試服中的改動:
「這些東西也在今天的測試服,不過比較難測出來,以下是一些易大師的改動:
●E和R技能在易大師啟動冥想的期間將會暫停(也就是說技能的持續時間會等到冥想結束繼續計時)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「靜坐」這一檔子事— 出版社編輯序】
靜聽八方 宴坐觀心
------與呼吸共舞 自己即是大醫王
「我們什麼都有,也什麼都沒有;這是希望的春天,也是絕望的冬天!」作家狄更斯曾如此寫道。如果用來形容這個時代,他或也會說:「這是一個最開放的時代,也是一個最混亂的時代!」於今網路資訊無所不在,人類的思緒卻也隨之四處亂竄,競逐在「我要我想」的物欲世界,大多數人都被生活板塊擠壓得喘不過氣來,壓力指數破表,精神焦躁緊繃,病痛纏身卻無解,身心煩憂卻無方。
大多數人也只能在身體出狀況時去找醫生,或者指望靠藥物來解決問題,當今許多醫院因此成了現代人治療身心病痛之所,但許多疾病連醫生都束手無策。很多人知道珍惜生命,卻無法從根本下手;雖明白人身難得,但這個「人身」卻是人類付出極高的代價所換來的短暫居所。於是我們不禁深思:難道我們的肉身就只能被迫如此地度過這一期一會的生命嗎?難道身體的煩憂之苦,永無止息之時?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就你居住地,先電話洽詢。
正法明佛教視聽中心 基隆市正信路31號 T:02-24652220 F:02-24652220
慧濟圖書館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90巷12弄3號 T:02-28753020
F:02-28754855
淨光寺圖書館 台北市士林區德行東路109巷102弄1號4樓 T:02-28341175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生活即禪修覺
翻讀一行禪師(Thich Nhat Hanh)的著作總是讓人心生寧靜,多所啟發,他所倡導的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生活觀,把佛法修行帶到現實生命,「步步安樂行」(peace in every step),讓人覺得禪修並非遙不可及,反而是垂手可得,當下即是。
「正念禪」的重點,不在於你做什麼,而在於怎麼做;亦即,不管是吃飯、走路、洗澡、讀書、看報、聊天等等,無論做些什麼,都保持覺醒的心,念念分明的去做,這本身就是修行,日常生活所做所為即是修行,生活即禪修覺。
如此,「過程重於目的」,做什麼未必是最重要,抱持「無目的性」的生活態度,只以修行為唯一目的。
行住坐臥中皆把心拉開,任何的觸境皆是心的練習(「對境練心」),猶如《維摩經》云︰「外能善分別諸法相,內於第一義而不動」,端看我們的心是否隨外境不同而跟著波動、擾亂?
此一「正念」禪修的模式,若以現今生理學來說,可知生活的一切皆在重整、形塑我們的神經系統;換言之,「正念」暨心志鍛練乃腦神經機制的重塑,不管我們做些什麼,神經訓練成了我們關注的重點。
尼采說:「知道為何,就能承受任何」(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with almost any how),如果依「正念」的修行,或可改為「知道為何,就能從事任何」(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do almost any how),既以禪修為生命關懷所在,無論我們身處何方、所為何事,都是回到自己的心,「反聞聞自性」,如果以這樣的心態來過活,大致已掌握佛陀暨一行禪師教導「正念禪」的核心旨趣。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果是類似療法的話
可以看看《啟動體內神醫:自癒力》這本書哦
作者是吳珮琪博士
簡介:
在本書中,吳珮琪博士以專業素養與獨到見解,教導大家改變對疾病的認知,提倡「不吃藥、不打針」來調整身體,幫助讀者以最自然無害的方式,強化自身免疫系統、喚醒人體與生俱有的自癒力,輕輕鬆鬆遠離疾病威脅。
吳珮琪博士用簡單、易學的功法,不受時間、地點限制,輕輕鬆鬆做好健康運動。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所見如是:
在靈動時的表述 誰看歷史再復活
入心定後的默言 縱觀千古都寂滅
ricardl1j2b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